成品油定价真正市场化需体制改革先行

2015-10-20

成品油定价真正市场化需体制改革先行
来源:新华社  2015-10-19

 

    15日发布的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》,提出加快推进能源价格市场化,明确择机放开成品油价格。
  与天然气和电力定价相比,我国成品油定价市场化步伐远远走在了前列。2008年年底我国启动成品油定价机制市场化改革,成品油定价进一步加强与国际油价联动,保障炼油企业合理利润和健康发展,确保国内油品供应稳定。炼油企业从中获益,逐渐走出了炼油板块政策性亏损的窘境。但随着国际油价步入高油价阶段,这一定价机制暴露出“间隔周期过长”和“定价不透明”等问题。
  对此,2013年3月,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进一步完善,市场化、国际化进一步提高。调价周期从原来的22个工作日缩短至10个工作日;调价门槛从原来油价波动幅度的4%降到每吨50元。新机制运行之下,成品油调价频率明显加快,透明度大幅提高。
  2013年进一步完善后的定价机制在运行过程中收获了各方好评。但从长远看,成品油依然处于政府定价范畴,仍不是完全的市场化。
 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说,从老百姓的角度来看,实际上并不在意价格是怎么算出来的,更关心的是定价放开后价格会不会上涨。从当前国际市场环境看,全球原油供应仍在增加,而需求端起色改善并不明显。在此背景下,低油价的状态有望延续。这为国内炼油企业减负,也为成品油定价进一步改革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。
  值得注意的是,虽然成品油价格完全市场化是未来的改革方向,但我国石油系统本身仍存在一些天花板,令不少市场人士存有后顾之忧。
  上市公司半年报显示,2015年上半年中石油汽柴煤油合计产量为4647.5万吨;中石化汽柴煤油合计产量为7475万吨。而今年上半年我国成品油总产量为14861万吨。这意味着,这两家合计占全国成品油总产量的81.6%。
  林伯强说,现有的定价机制以国际油价来决定,而未来成品油价格放开,意味着国内油价将以国内供需形势和企业来决定。基于当前两大石油公司占据绝对垄断地位的事实,真正的成品油定价市场化必须通过体制改革来保证。
  从改革的时间表来看,按照此次提出的目标,到2017年,竞争性领域和环节价格基本放开,政府定价范围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、公益性服务、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。到2020年,市场决定价格机制基本完善,科学、规范、透明的价格监管制度和反垄断执法体系基本建立,价格调控机制基本健全。
  广东省油气商会油品部部长姚达明表示,按照国家的改革时间表,我国成品油定价完全市场化需要一系列配套工作尽快落实。比如,上游油气开发及进出口方面,进一步向民企开放。同时,要建立健全国内油品期货、现货交易市场建设,为市场参与者提供更多避险工具。另外,呼吁加快油气管网、接收站等流通领域基础设施的公开开放,提高资源利用效率,给更多市场主体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