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放市场,破解炼油业“怪状”

2011-11-17

作者::陈东海 2011-11-14 来源:新京报

 

      “石化双雄”炼油巨亏、地方炼油企业无油可炼的“怪现象”表明,已经没有必要搞石油统一进口再分配的模式。
      新华社记者近期调查发现,中国炼油市场一个“怪现象”——在“石化双雄”炼油巨亏的同时,许多地方炼油企业担心的不是亏损,而是无油可炼。
      根据中石油和中石化“双雄”的第三季度的业绩报告,“石化双雄”2011年前三个季度的炼油业务出现646.39亿元的巨亏,但是,“石化双雄”本年度前三季度净利润却达1600亿。那么,从整个石化产业的市场链条来看,无疑是上游的石油勘探开采和终端的零售赚取的利润,弥补了石油炼油业务的亏损。
      事实上,在消费者呼吁“石化双雄”降低零售价格之时,每每可以听到“炼油业务巨额亏损、需要零售利润来弥补”的辩解。
      但蹊跷的是,虽然“石化双雄”号称连年在炼油业务上巨亏,但是民间的炼油厂却能够赢利。
      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,今年1至8月,全国炼油行业累计亏损仅仅18.4亿元,可见“石化双雄”约600多亿的亏损,是被民间炼油企业的赢利所弥补了。
      根据成本形成的条件,如果抛开人力成本,“石化双雄”的设备当比民间炼油企业先进,也更具有规模化效益,同时所炼之油的品质也较民企为佳,所以其成本应当远比民企低。目前“石化双雄”的炼油产能占全行业的80%,如果民企能够达到“石化双雄”的实际产能、硬件水平,那么根据上述合理地推算,赢利当为2000亿以上。
      所以,“石化双雄”在炼油环节上的管理水平令人生疑,而且也令整个上中下游三个链条之间的利益分配蒙着迷雾。
      目前中国经济深受石化产品的影响,消费者感到油价高企也是事实。所以,有必要对于目前中国石化产业的整个链条进行改革。
      改革的主要抓手就是全面地放开市场,即开放民企海内外石油勘探和开采,开放民企可以自主决定石化上中下游整个链条的流程,中间不必再经过“石化双雄”,让民企独立经营,形成充分的、公正的石化产业的竞争格局。这样,整个石化产业运营和效益就会规范化、透明化,有利于石化产业和整个经济,有利于解决“石化双雄”的巨额炼油亏损,也有利于“石化双雄”应对各种质疑。
      放开炼油业务和零售业务的好处非常直接,而放开海内外开采和进口的益处也必须重点明确。目前中国是主要的原油进口国之一,放开民企的进口权,有利于中国原油进口源的扩大和稳定,也有利于石化产品供应的稳定。
      中国铁矿石进口的教训表明,中国占全球铁矿石进口量的50%左右,统一管理的进口模式并没有得到定价权,何况中国只占全球原油进口份额的10%左右,更没有必要搞“双雄”统一进口再分配的模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