战略储备失策 高油价冲击中国

2011-03-30

作者:佚名 2011-3-9 来源:东方日报

 

      北非茉莉花革命,演进到利比亚战乱,成为关乎石油的敏感问题,使得产油区动荡,对政治与经济的影响辐射全球,中国也不例外。甚至对中国的冲击力,可能是最大的,纽约期油企于每桶百美元之上徘徊,布兰特期油更是早就跑先一程。油魔这个幽灵开始在内地游荡,翻起中国经济的深层矛盾。
      围绕着油价,内地各方叫苦连天。私家车、运输车背后的个人与企业,不堪油价频加带来重负埋怨政府;供应成品油的油企加油价不成,埋怨政府未循机制办事。管油价的国家发改委日子也不好过,在不同矛盾间苦于周旋。石油利益是国际势力较量的核心,现在也成为国家之内不同利益阶层较量的核心。
      牵涉深层矛盾的问题,包括产业的垄断利益攫取如何回归合理;油价持续飙升加剧通胀压力;油价暴露战略储备短缺,担忧国家战略安全。无论怎么看,高油价搅动起来的是很大的麻烦,更重要的是,面对这样火烧眼眉的风险威胁,没有救急的解决问题良方,中国难安枕的就是这种无奈形势。
      中国不能像西方那样,面对油价波动安之若素,主要是西方的供应稳定及储备充沛,是中国所欠缺的。中国在快速工业化的过程中,也快速由石油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,成为世界第二大进口国,仅次于美国。去年中国原油总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百分之四点九,消费量却占全球的百分之十点四。油供短缺如此大,岂能不是当局难以安枕的大患?
      本世纪初中国意识到问题着手解决,一方面加紧「找油」稳住供应,另一方面加紧「储油」战略运用。当然,进展是难如人意的,油价飙升与中国的战略意图处于恶性循环,愈是急于找油、储油,油价愈是飙升,油价愈升又愈令找油、储油紧迫。当前产油区动荡,更加敲响缺油的警钟,令中国难安。
      虽然就中国财力来说,现在不缺钱,到境外购并或买油舍得大洒金钱,但明显处于购并被人排挤,买油被高价掠水局面。西方形成的控制版图,以及与产油区的铁打结盟,中国购并石油项目如火中取栗,不是功败垂成就是溢价惊人。买油除了有同样缺油的印度斗抢,一再发生的油价震荡,唤醒更多新兴国的储油意识,油价愈买愈贵就可预期。油价震荡之下,恐须依赖替代能源崛兴,中国才能跳出困境。
      闹成今天这样局面,当然不能怪民众或企业,政府经济擘划不周是根源。在国家工业化进程中,资源的规划管理紊乱不堪,石油、稀土、贵金属,无不滥加开采、粗暴消费,政府强化管理后知后觉,已落入相当被动局面。现在积极找油、储油,是循「开源」入手,还须辅以资源严加管理,循「节流」用力,纾缓供需恶化。